首页 > 学历教育 > 正文
职业教育
2012-07-07 15:10:12   来源:   评论:0 点击:
私承教育私承教育 私承教育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目录

基本简介
中国的职业教育现状
主要因素
  1. (一)经济因素
  2. (二)文化因素
  3. (三)社会因素
  4. (四)政治因素
  5. (五)教育因素
职业教育
本质属性
  1. 第一、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2. 第二、职业教育的中介性。
  3. 第三、职业教育的产业性。
基本框架
基本立足点
出发点
基本归宿点
研究范式
发展趋势
重要性
  1.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
  2. 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率提升
  3.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各国职业教育一览
  1. 中国:北京电影学院职业教育教学
  2. 加拿大:转专业学分可互认
  3. 新加坡:企业老总参与校董事会
  4. 新西兰:历经百年的职业教育
展开
基本简介
中国的职业教育现状
主要因素
  1. (一)经济因素
  2. (二)文化因素
  3. (三)社会因素
  4. (四)政治因素
  5. (五)教育因素
职业教育
本质属性
  1. 第一、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2. 第二、职业教育的中介性。
  3. 第三、职业教育的产业性。
基本框架
基本立足点
出发点
基本归宿点
研究范式
发展趋势
重要性
  1.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
  2. 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率提升
  3.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各国职业教育一览
  1. 中国:北京电影学院职业教育教学
  2. 加拿大:转专业学分可互认
  3. 新加坡:企业老总参与校董事会
  4. 新西兰:历经百年的职业教育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编辑本段中国的职业教育现状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了我国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
 
  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08年及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风暴使许多人就业困难,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仍没有回落,分别高达95.77%和 95.99%。
 
  2012年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扶持建设紧贴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又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师资队伍。逐步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1]
 

编辑本段主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

  1.GDP增长状况:一般地说,GDP的增长,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当然,这一效应到底如何,还要视其它因素的作用而定。另外,就业机会的增多,社会处于低失业状态,有可能使得雇主为了争夺工人而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带来职业教育模式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课程。比如日本的企业内培训和德国的双元制在二战以后的迅速发展。都和当时她们的失业率很低有密切关系。
 
  2.经济发展水平:根据经济现代化的程度,可以由低到高把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农业型经济;正在进行现代化,但仍贫穷的经济;富裕但仍在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富裕并且已完成现代化的经济。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来看,尚没有国家进入第四个阶段,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第三阶段,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第二阶段。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其间的差距绝非仅仅是GDP在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其整个社会形态可能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由于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因而可能会非常强调职业教育,导致其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并且其课程往往功利主义比较强。而富裕国家的职业教育课程,则可能更多地考虑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它的社会作用,如它在消除社会不公正中的作用。
 
  3.经济发展模式:当前国际上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新福特主义(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和后福特主义(以德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新福特主义主张通过减少国家、社会和工会对经济干预的力量,建立更加灵活的市场,减少工资、税收开支等手段,来增强企业的经济竞争力。他们对竞争性个人主义很推崇。后福特主义则反对新福特主义的通过降低劳动力报酬和抨击劳动力保护法来建立高度弹性的市场以发展经济的战略,主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张通过政府、雇主和工会的合作,给所有工人提供好的工作条件、高工资,鼓励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在劳资之间建立高度的信任等措施,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一种“高技能、高工资的魔术经济”,来增强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当然经济发展模式除了这一划分外,还有中国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一划分等。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对职业教育模式产生影响。如新福特主义国家职业教育运作通常采取自由市场模式,而后福特主义国家职业教育运作则通常采取国家社会模式
 
  4.市场的理性化程度:即市场的混乱程度。混乱的市场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市场奖励的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产品质量,而是假劣、克扣工资、广告效应等其它要素。市场主体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获得利润,而是通过假冒伪劣,坑害顾客,或是克扣、甚至拖欠工人工资,来降低成本,获得利润,或是通过不真实的广告,欺骗顾客,来达到赢利目的。异化了的市场经济损害的并不仅仅是市场经济本身,它同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只有当市场主体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时,他们才会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要求,才会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从而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和模式的转换。而在一个蔑视产品质量的市场经济中,职业教育是不存在发展的根基的。
 
  5.产业结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规模的大量扩充,以及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革命。正是工业革命使得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转向了以工业为主,才使得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可能。而当产业结构由以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的时候,职业教育必然又要面临一个新的全面的变革。尽管这一变革已开始发生,但对于它在未来的发展我们知道得事实上并不多。
 
  6.企业结构:企业结构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这里暂时只讨论企业的规模结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构。无疑,一个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国家,和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国家相比,其职业教育模式会有很大差别。大型企业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对企业文化的个性的突出强调,更倾向于实施企业内培训,而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以及企业的个性不是很突出,因此更倾向于劳动力的社会公共培养模式。
 
  企业结构会对职业教育课程产生影响。在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企业更倾向于自己培养劳动力,因此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更倾向于普通性,而不是岗位相关性;而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企业对劳动力的公共培养依赖比较大,因此其课程往往更倾向于岗位相关性。
 
  7.劳动力市场模式:目前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外部劳动力市场是一种鼓励员工在雇主之间自由流动的市场,但限制不合格员工进入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鼓励员工在公司内部沿提升阶梯垂直流动的市场。流动的凭据是其对公司的绩效。在这种市场中,从外部直接进入高于初始职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劳动力市场的类型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乃至课程。一般地说,实行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其职业教育模式多为学校本位;实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其职业教育模式则取决于其它因素。
 
  8.劳动力失业状况等:一个国家的失业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职业教育的规模。如果与学术教育相对应的职业的就业率高,而与职业教育相对应的职业的就业率低,则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学术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自然降低。反之,如果与学术教育相对应的就业状况比较差,而与职业教育相对应的职业的就业状况较好,则许多人会选择职业教育,从而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九十年代初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因为九十年代初,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甚至比大学生还好,并且职业教育年限短,因此那时许多学生愿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意选择职业教育。另外,失业状况还会影响到职业教育模式,日本的企业内培训和德国的双元制就是很重要的例证。

(二)文化因素

  主要指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这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因素,因为它在中国表现得特别突出。

(三)社会因素

  1.人口状况:人口中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技能水平结构、出生率等要素,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要素,它对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有较大影响。比如当前中国技师非常紧缺,那么技师培训就可能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生长点。出生率的高低也是职业教育规模起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社会分层:一个社会的分层过于明显,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过大,并且社会的垂直流动很困难,则有可能使得社会成员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原有社会地位的愿望很强烈,促使他们更多地选择普通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从而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困难。

(四)政治因素

  政治民主化程度:非常强调民主的国家,必然也非常强调教育民主,反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离,主张实施综合高中。在课程上,则非常强调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的整合,美国和英国的综合高中的建立,都和其突出地强调民主有很大联系。战争战争对职业教育的破坏作用是无疑的,但战后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却可能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推动作用。如美国社区学院在二战结束后的大规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便得益于《退伍军人就业法》。

(五)教育因素

  1.教育哲学: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们进行的,因此他们的教育哲学必然会对职业教育的规模、模式与课程选择产生直接影响。当某种教育哲学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观念时,便可把它看做为脱离个体而存在的一个宏观因素。比如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和美国教育哲学中认为职业性也应成为高等教育的内容之一就有直接关系。美国综合高中的发展,则和他们对教育民主的突出强调,反对教育中的双轨制有直接关系。
 
  2.教育体系的发展: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教育体系中其它部分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职业教育发展,有时这种作用甚至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下滑,便和高校扩招带来的普高热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日本学校职业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的萎缩,也和日本当时高等教育的急速发展有很大关系。而日本高等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急速发展后,目前甚至出现了中等教育阶段是否还需要职业教育的讨论。教育体系的发展,还可能影响到职业教育模式乃至课程。因为当职业教育发展遇到困难时,职业学校有可能会去寻求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如中国综合高中的出现,便和当前职业教育的困境有很密切的联系。中国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在积极地寻求校企合作也和此密切相关。
 
  3.职业教育自身的现实状况:职业教育自身的设施条件、教育教学质量、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等,也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中国职业教育目前办学的困难,就和职业教育自身质量比较差有很大关系。
 

编辑本段职业教育

  [2]《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 是一本关注职业教育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由汉斯出版社发行。主要刊登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训练以及相关信息的学术论文,职业教育前沿最新动态评述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了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职业教育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研究领域: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管理
 
  海外职业教育
 
  基础教学研究
 
  专业教学研究
 
  实践教学
 
  教学理论
 
  职业指导
 
  创业教育
 
  企业需求
 
  学科教育
 
  教育技术
 
  职教探索与交流
 
  职业教育相关其他学科
 

编辑本段本质属性

第一、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所谓适应性,《辞海》解释为:“生物体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特性或生活方式的能力。”那么,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就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改变自身特性或发展方式的能力。它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那种“规定性”,是其独有的特征或属性。职业教育的这种适应性表现在:一是职业教育制度的适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它包括办学方向、办学层次、教学内容、职业培训机构及对职业教育管理等都要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位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对象的适应。受教育者不应只是具有过于狭隘的职业性质或局限于一种技能的掌握,因为瞬息万变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所以,未来职教的主要目的必须使青年有很强的适应性。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适应。为适应市场需要,职业教育要由传统意义上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封闭的办学模式转向以企事业单位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公民个人及学校等多元化的混合模式。针对上述说法,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适应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这种适应性仍然是职业的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的准备教育(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范畴的适应性。

第二、职业教育的中介性。

  所谓中介,就是在发生关系的双方之间起媒介桥梁作用。职业教育“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同时,职业教育还是教育与职业之间沟通的渠道。“教育不与职业沟通,何怪百业之不进步”,“要发展社会,革新教育,舍沟通教育与职业无所为计”。由此表明,职业教育中介性就是指职业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教育和职业之间的特殊位置。就是说,职业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是“普通性”或者是“特殊对象性”的,而是直接对应于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的,是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促进社会发展需要的个性素质的提高,是使人的个性更适应社会直接需要的发展、提高和更新的中介加工,是其间最基本的桥梁。有人问,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无中介性?诚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中介职责,但社会人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职业化。试想,如果一个没有正当职业的“社会人”,岂不是成了社会“废人”?那样,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介”作用又何在?

第三、职业教育的产业性。

  根本的一条就是它的市场性,即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通过生产、销售等手段使企业获得自身发展。基础教育是不是有产业性?回答是否定的。基础教育重在学生德智体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没有职业定向性和市场性,因而不具有产业性。高等教育具不具备产业性?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从高等教育的起源来看,最初它是一种“自由”的“博雅教育”,是一种培养“高尚人”的教育,并不具有将“产品”(学生)推向“市场”(就业)的市场性。后来,高等教育演变成了一种专门教育,具有了职业性和市场性,因而也才具有扩大招生、加强教学和推荐就业等一条龙的产业性。恰恰相反,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与经济联系最紧密的产业,具有市场性。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性、产业性双重特性,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主要是通过人才供需关系的平衡协调来实现职业教育的产业化运作,主要是指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要面向市场,进行投入与产出分析,并对其成本进行严格核算;彻底改变传统的国家统包统管的教育体制,使职教投资主体多元化,学校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逐步形成“原料采集”(招生引资)——“生产”(教育教学)——“销售及售后服务”(推荐就业及业后培训)一条龙自主运行机制。
 

编辑本段基本框架

  1.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规模、职业教育课程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特定时空范围的概念,要随着国家、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使得理解这种变化成了职业教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一命题虽然很简单,却是以下七个命题的前提。
 
  2.之所以会变化,是因为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和它们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职业教育的模式、规模与课程必然也要发生变化。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可粗略地划分为六大类:经济文化、工作、教育、社会、政治。因此,从宏观上看,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的现实形态有它存在的客观性。
 
  3.在这六类因素中,每一类都包括许多更为具体的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有:GDP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的理性化程度、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劳动力市场模式、劳动力失业状况等;文化因素主要指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工作因素包括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工作组织形式等;教育因素主要有:教育哲学、教育体系的发展、职业教育自身的现实状况等。
 
  4.这些因素对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的影响作用不是线性的,其中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例如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能使得职业教育越来越必须,另一方面却可能出现技术排斥工人的现象,造成工人失业,使得许多人为了寻求就业的稳定而去追求高学历,从而阻碍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其最终作用到底如何,要取决于它与其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因此,每一种因素都不是单独发生作用的,而是要和其它因素发生交互作用,最后作为合力对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产生影响。比如日本企业内培训模式的形成,一方面它和日本企业管理的两大制度,即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和日本企业结构以大型企业为主,以及日本战后失业率很低也密切相关。
 
  6.这些因素对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与学生和家长、企业、政府、学校的职业教育观发生相互作用,影响他们的职业教育观来实现的。现实的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是人们选择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有它存在的主观性。如果某种因素的影响没有被学生与家长、企业、政府或是学校所认识,那么它的影响只能是潜在的,也许永远不会发生现实作用。
 
  7.现实的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是学生与家长、企业、政府、学校多方面交互作用达成的一种平衡。学生与家长、企业、政府、学校在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选择中的作用是不均衡的;每一方作用的大小在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也是不确定的。比如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下滑,以及综合高中的出现,在其中起了极为关键作用的便是学生与家长的升学愿望。这里不仅把政府看作为社会共同利益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个独立的利益群体。
 
  8.经济、文化、工作、教育、社会、政治这六大类因素在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选择中的作用也是不均衡的,某些因素由于其作用特别强大,有可能会掩盖其它因素的作用。比如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下滑,关键因素便不在教育外部,而是在教育内部,那就是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普高热。它的负向作用远远超过了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相应发展这一正向作用。
 

编辑本段基本立足点

  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只能是现实中的“个体存在”,从事职业教育的主体、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能力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形式、水平等。也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的人,才能客观地分析职业教育的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无论是理想的职业教育还是现实的职业教育,如果离开它的基本的逻辑起点,即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不科学的。
 
  职业教育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就不能漠视、回避、歪曲乃至否定人的权利与利益。离开人的权利与利益的任何关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先进性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离开人的权利与利益的任何职业教育思想都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职业教育通过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而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发展的社会本身存在的各种弊病要根据保障人的权利与利益而进行诊断和治疗,而生存则是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与利益,一群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吃饱穿暖。马克思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讲人的生存,职业教育能生存吗?不讲人的生存,奢谈职业教育的终极关怀有意义吗?对人的生存的关怀才是最基本和最大的关怀。无论多么崇高的职业教育目标都不能离开人的生存这一基点,越是深深地立足此基点,职业教育就越坚实有力。
 
  总之,为人的权利与利益而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永恒的和根本的目的:职业教育的万千行为,皆应立足人的生存;人们演绎出来的职业教育的气象万千,都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为此,职业教育要与经济、社会一道经常检讨:我们是否忠于人的基本权利与利益。职业教育就要在这种经常的检讨中生存,在更为深刻的检讨中发展。
 

编辑本段出发点

  职业教育是历史性与超越性的矛盾统一体。历史性是职业教育的内在环节,职业教育总要受到一定历史前提的牵引与制约,职业教育不可能在“真空”中存在和发展。职业教育从来就是受到限制的职业教育,承认职业教育的历史性,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有限性”与“非至上性”,但这决非说职业教育因此失去了超越性,恰恰相反,正是职业教育历史性及其导致的有限性和非至上性,为人们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真正的自由和可能,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历史性为它的无限开放性提供了真实的可能,职业教育就是不断在有限性中超越有限性并不断敞开自我超越的空间的过程中发展的。
 
  这种有限性与无限性、非至上性与至上性、历史性与超越性的否定性统一,正好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辩证法。它表明:首先,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意味着职业教育不是绝对自由意志的产物,不能脱离于现实社会。如果否认职业教育的历史性,就等于把职业教育提升到“上帝”、“救世主”的地位,结果只能是职业教育的遮蔽和抽象。
 
  其次,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历史性,社会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程度。再次,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有限性并不意味人的宿命与无为,相反,承认职业教育的这一现实规定性正是人不断超越、创造新职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超越性”同样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定之一,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要决定我们将会成为什么,就是着眼于明天”。最后,正是职业教育的这种历史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否定性统一,才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现实性指向现在,理想性则指向将来。现实性与理想性互为依存,互为目的,互为环节,互为递进。现实以理想为动力和发展目标,若无理想,职业教育将是一潭死水;而理想须以现实为基础和前提,理想的职业教育需要通过人立足现实的创造性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现实性”品格。
 

编辑本段基本归宿点

  职业教育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理性又可分为实用理性和诗意理性两种。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注重教育方法、技术和经验,注重职业教育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关注学生个体的现实存在,立足和回归现实生活。职业教育的诗意理性则强调以“以人为本”、“终极关怀”等。具体来讲,就是注重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是否得到充分张扬,人的主体人格是否得到自由发展等,可以说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理念。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不是仅仅为了生存、牟利而不择手段,人类的实用理性是千百年来人类生存博弈的结果,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是职业教育发展博弈的历史选择;职业教育的诗意理性也不是纯粹的“海市蜃楼”,它是一种超功利的理想价值追求,而且对实用理性有着引领和制约作用。总之,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与诗意理性相异互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编辑本段研究范式

  1.以“关系”为焦点,而不是以职业教育问题为焦点
 
  以往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的研究,其着眼点往往在于这些因素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而不是职业教育问题,当然也不是政治、经济等问题。这显然是受了“规律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一观念的影响。这种研究范式,容易把研究者的目光投向职业教育问题以外,而不是职业教育问题本身,这就难免使得其研究结果缺乏应用价值。因此,本研究在方法论上要突破的第一点便是从“以关系为焦点”,转向“以问题为焦点”。但是,职业教育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比如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规模、职业教育课程等。对不同的职业教育问题而言,对它产生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具体因素是不相同的,其作用的方式也是不相同的。因此,笼统地以“职业教育”为核心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仍然是不够的,而必须进一步深入到职业教育中的各个具体问题。本文拟选取职业教育中的三个核心问题,即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规模、职业教育课程为对象进行研究。
 
  2.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的线性分析
 
  以往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的研究。往往都有一个假设,那就是认为这些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线性的,即认为前面的原因只会导致后面唯一的结果,并且这种因果关系是孤立地发生的。比如认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但问题是,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和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有了很大发展,而职业教育规模却小了很多,如何解释?另外,美国的经济水平远比德国发达,但为什么美国的职业教育不如德国发达?显然,传统的理论都无法解释这些现象。
 
  事实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并非线性的:(1)每一种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都有多种可能性,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作用;(2)每一种因素最终的影响作用,不是取决于它自身,而是取决于它与其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影响作用的性质还要取决于已有的职业教育自身的状况;(4)要充分考虑到偶发因素的作用,因为它虽然是偶然的,但却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3.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的确定性分析
 
  以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认为这些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固定的,其中存在一个确定不变的规律,而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努力揭示这一规律,以便一劳永逸。用现在所流行的话语来说,这就是现代主义所努力追求的“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
 
  且不论是否像后现代主义所批评的那样,“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是完全错误的。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试图在这些因素与职业教育之间建立一种固定的、确定的关系是不可能的,即使打破线性的分析方法,采用交互分析的方法也是如此。如果一定要寻求确定性的话,那么我们最多只能获得“它们对职业教育是有影响的”这一毫无实质意义的命题。事实上,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我们能够获得的,只能是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
 
  4.追求宏观规律,缺乏对微观机制的研究
 
  以往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往往是直接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追求宏观规律;似乎这种影响作用是直接发生的,完全排除“人”在其中的作用。这是一种不见“人”的研究。事实上,既然职业教育是人的活动,那么任何因素的影响作用都必须以人为中介。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必须把人的活动纳入研究范围,对其中的微观机制进行研究。
 
  并且对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来说,离她们最近的便是人,包括学生、家长、工商业雇主、技术人员等等,而不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因此对微观机制的研究,对她们来说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
 
  5.完全排除主观因素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把“人”完全排除在研究的范围之外,就必然排除主观因素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而这又为传统研究范式追求确定性、追求宏观叙述提供了支持。这就是所谓的对“客观规律”的追求。这种研究范式显然是受了自然科学中的实证主义的影响。且不论自然世界中是否存在客观规律(这一观点也正在受到许多理论流派的挑战),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有一个根本区别,那就是社会现象都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而人是有主观意识的。既然人有主观意识,那么人就不是在准确无误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建构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因此,完全排除主观因素,力图追求客观规律的研究才真正是“不客观”的。
 

编辑本段发展趋势

  1 职业教育是发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生力军
 
  职业教育量大面广,遍布于各国大中小城镇。例如澳大利亚全国共有二百几十所TAFE学院,其中一百所位于主要大城市,另一百几十所分布于各中小城镇。又如日本的专门学校共计三千余所,全国各地都有这类学校。学生通常就近升学,就近就业。例如日本专门学校的专业遍及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商业、服饰、家政、文化、修养等。又如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专业是管理、商业、工程、社会和文化。
 
  这些专业一般都是根据本地区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立,目标明确,专业对口,量体裁衣,学以致用。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例如美国社区学院的毕业生就受到95%企、事业单位的欢迎。所以,大量发展短年制的职业教育对普遍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用显著。职业教育对发展本地区特色的经济和文化至关重要。职业教育的遍地开花,有利于各地普遍的繁荣富裕,安居乐业。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已经是、将来也将是本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留得住,又发挥得出。
 
  2 职业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职业教育学生数量所占百分比很大。澳大利亚2002年一年内授予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历约20万。全美国社区学院约1200所,其中公立的约1000所。社区学院学生总数约1160万人。社区学院年授予准学士学位约49万,授予二年制证书约24万。日本专门学校共3000所(大学700所),在校生70万人,约为大学在校生的28%。
 
  职业教育使高等教育对最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来说成为可能。它的入学门槛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社区学院在校生占总人口的10%,伊利诺斯州占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战胜国的复员军人中有大量进入职业教育寻求新的生活门路。
 
  职业教育把教育送到家门口,有许多不愿远离家乡到大城市去念大学的学生感到职业教育正中下怀。职业教育比较适合边工作边学习,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有64.4%的学生选择业余学习方式。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平均年龄29岁,有63%的学生是业余学习的。
 
  职业教育大众化就是使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和超过15%。高等教育只有在考虑到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同时,也考虑到最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教育需求,能够吸引他们进入高等学校,才能真正走向大众化。职业教育正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它是国家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促使高等教育加速进入大众化的重要因素。
 
  3 职业教育正经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与服务社会的深刻转变
 
  社会在变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和工作岗位逐渐消亡。另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例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讯、多媒体、图形设计等。即使是一些貌似传统的工作岗位,也要求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分析技能。
 
  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对已有的劳动力加强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工作性质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改革教育,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
 
  现代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十分重视通识教育。这里说的通识教育包括文学和人文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三个方面。职业教育一方面为学生打下比以往更宽的通识教育基础。另一方面,在培养专业技能方面也放宽了口径,既要使学生掌握适应当今社会的专门职业技能,又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在出了校门以后,能够持续提高职业技能,能够灵活地自我调整,更能够独立思维。这样就能够以比较宽的路子应对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比以往变化得快得多的人才市场。
 
  4 职业教育的学历(学位)正逐步规范化
 
  有些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学历(学位)和学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比较杂而乱,发展到今日的地步,就有必要加以整顿和规范化。例如英国已有的职业教育学历就涵盖了遍及各行各业,包括了由低到高各种职业层次的教育,由各种授证机构颁发各种证书、文凭和国家高级文凭等。比较有名的有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 即BTEC) 颁发的国家高级文凭(Higher National Diploma),还有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 即CIE) 颁发的剑桥大学职业/专业资格证书等。
 
  为了整顿职业教育的学历,QCA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England), ACCAC (Qualifications,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for Wales), CCEA(Council for the Curriculum,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Northern Ireland)等三个管理学术资格的法定机构为职业教育制订了新版的国家职业教育学术资格框架,简称NQF。NQF将职业教育划分为初级、1到8级等9个层次。然后把现行的各式各样的职业教育学历分别纳入这9个层次中的适当层次去。这个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又和高等教育资格框架(FHEQ)中的适当层次有互通关系。后者共分为5级。NQF 中的4、5、6、7、8级分别与FHEQ中的C、I、H、M、D级处于同一层次。
 

编辑本段重要性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

  劳动者素质是指一个国家中能够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的整体素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失业人员,也包括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就学人员、从事家务人员和军队服役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正是通过这些人的劳动来实现的,他们的素质状况,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是依靠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种规范化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是有广大干部和教师负责任地去完成的教育,这种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以人的素质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而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十五”期间,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初中毛入学率已达95%,高中毛入学率已达5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1%,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已经超过2300万人,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1%的入学率意味着还有一大批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大学。虽然招生数每年都略有增加,但普通高等院校的发展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如四川省某大学2005年招生10000人,2006年将招生10200人,仅增加了2%。反观录取率——据《成都日报》2006年4月3日报道,四川省2005年的高考生有453269人,比2004年增长32.3%,而录取率仅60.23%,比2004年下降了10.07%。2006年该省高考生将超过56万人,而录取率较之2005年还将下降6.73%,为53.5%。另有报道,近两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约为72%,也就是说,有28%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在并还将逐年下降。而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技师、技术工人等高素质技能性劳动者却又非常短缺,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突出因素。
 
  教育界、用人单位及青年人都曾经片面追求高学历教育,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然而学历并不代表能力,随着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观念的进步,学历在就业市场的优势越来越低,用人单位更注重于学生实在的能力,比较务实地去选拔适合需要的人才。社会正在由片面追求学历向能力社会转变。有一家企业吸收了两位新人,一位是工作了几年的学士,另一位是刚毕业的硕士,经考核,前者具备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在试用期间,前者的工资4倍于后者。这种现象在国外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如美国某大学的加速器实验室供许多教授使用,但工资最高者却是管理加速器的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的工作能力很强,他对加速器的维护、改进基本能满足各位教授研究工作的需要。这样的事例说明,日益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在层次上和类型上都能结构合理,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结构与类型多样化,而职业教育正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多年以来,中国职业教育曾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改善了中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许多行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时,都对职业教育为行业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予以肯定。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率提升

  失业问题各国均有,这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如果就业率的提高大大滞后于经济的增长,就易滋生社会的不稳定,从而经济就难以持续发展,可见就业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各国政府都很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美国有一个政策,对兴办企业者给予减免个人所得税的奖励,奖励其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德国,中小企业为缓解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1996年德国的中小企业职工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70%。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财力雄厚,某一个州上世纪80年代每月发给失业人员救助费4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国政府每月发给赴美访问学者的经费。应该说,这笔救助费足以满足其生活需要,但有些失业者还是要去抢劫犯案。正如中国有句古话,“小人闲居为不善”。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全球就业议程》强调:“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这使得工作成为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政府对失业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采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办法。目前,各级政府、社区、企业和工会、妇联等社会中介组织,都在帮助失业者就业,政府还制定了一些政策,派出了就业督导组,有的地区更提出了消除“零就业”家庭。所有这些,可以概括成三句话,政府主导,社会动员,促进(充分)就业。然而,就业并不只是一个有工作、有饭吃的简单概念,这里面同样牵扯着劳动者素质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就业率及从业质量,把中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这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就业者在解决个人温饱的同时,都应当更多地在加强自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个人技能及综合素质,帮助从业企业更大发展方面做出努力,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的进步,也提升了个人的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上有所述,大批量的高中毕业生以及四分之一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成为社会问题,而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却又大量缺少,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现象,但请注意,这个“失业”的群体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潜质人才库。未能升入高等教育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实用的技能知识,成为各行业的技术骨干;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充分拓展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使之成为学即致用的专业人才,并利用在高等教育时培养的思维能力尽快进步,成为专家级人才。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不仅为国家、为行业、为企业培养了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解决了这部分人员的就业这一社会性问题。因此可见,要就业,就好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利于通过教育、再教育提高就业者素质, 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 拓宽其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新型工业化的重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人才。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然而,在中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已出现相当大的差距。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必须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共识。有人计算,在进入中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人们都己认识到,没有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就没有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就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从而就将影响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不难发现,许多地区、许多高技术企业都在不惜重金引进高层次科技人员,有些高技术企业还建立了相关的行业研究机构。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也提出要“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力度”,所有这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们对人才战略的理解,却忽略了高技术产业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专家,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工厂、一个企业还需要相当数量的技术操作人员,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实验室技术成果,要进入工厂成为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中间还要遇到一些生产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高层次的专家往往不太熟悉,他们也常常不屑一顾,而事实上又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一般技术人员去解决。美国、日本的企业派到中国安装、调试、维修实验设备和机器的人员基本上都是高中毕业后再经过两年技术培训,相当于中国目前的高职生。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技术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市场信息、用户反映,不断吸取相关技术和先进技术,日益改进和完善其操作技能,探索和建议产品的更佳设计等。孤立地看,它们往往是一些小改进,但积累起来,也会是很大的改革,会使产品多档次、多样化、个性化,从而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能力。反之,如果技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应对新技术日益发展的挑战,那么企业的产品必然会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从而企业也就缺乏生命力。德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中,非常重视这类人才,要求他们成为企业中能适应新技术发展和高效工作的职工。德国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就是依赖职业教育。德国一贯重视职业教育,适龄青年也养成了接受职业教育的习惯,中小企业是学生接受职业培训的主要基地,因而中小企业也自然地成为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场所。由于德国的中小企业非常发达,其总数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其纳税额占全国总税额的45.8%,因而中小企业大大缓解了德国的失业压力。德国的高职教育适用性强,学生的就业前景好,“向高等专科学校进军”已成为德国高中生的常用语。
 
  中国已高度重视这个问题,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在“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决定》提出,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温家宝总理讲,“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0%。”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离不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建设者和专门人才,而保持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教育是根本保证,其中职业教育为大多数群体提供了接受教育保障乃至就业保障,为国力增强、国家强大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基于这样的重要性,全社会都应该给予职业教育以足够的重视。
 
  四、职业教育深入农村 促进劳动力转型
 
  国务院多次提出要把职业教育当做今后教育的工作重点来抓;同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未来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让更多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掌握知识技能,改变当前农村学生工作困境。而涉及人数众多的农村职业教育主要任务就是让更多农村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掌握就业技能,实现转移就业。葛道凯表示,未来除了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外,还要扩大面向农村学生、面向涉农专业学生生活费的资助和免学费的力度,吸引更多初、高中毕业生来职校学习。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扎实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农村学生只有经过技能培训,才能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实现转移就业。职业教育为农村学生的就业服务,通过对学生技能与知识的培养,为农村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量,给农村学生更多的学费和助学优惠。[3]
 

编辑本段各国职业教育一览

中国:北京电影学院职业教育教学

  职业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学历+技能+就业。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教部(简称北京电影学院职教部)学生毕业后可获得 北京电影学院专业结业证书,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认证证书,本校学生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自考考试后,可以取得北京电影学院自考毕业证书,国家承认,相当于一本层次,可以考研究生,考公务员,通过论文答辩获得该证书。
 
  职业教育教学部的自考属于本科学历,成教属于专科学历。
 
  北京电影学院职业教育教学部专业设置
 
  表演专业——影视表演方向
 
  表演专业——戏剧表演方向
 
  表演专业——武术表演方向
 
  表演专业——舞剧表演方向
 
  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美术设计方向
 
  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数码影像方向
 
  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人物造型方向
 
  动画专业——影视特效方向
 
  动画专业——影视后期制作方向
 
  动画专业——漫画方向
 
  动画专业——影视动画方向
 
  播音主持专业——出镜记者方向
 
  编导专业——影视导演方向
 
  编导专业——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方向
 
  编导专业——摄影导演方向
 
  编导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播音主持专业——影视配音方向
 
  播音主持专业——广播电视主持方向
 
  戏剧影视管理专业——电影(电视)媒体管理方向
 
  戏剧影视管理专业——演艺经济管理方向
 
  戏剧影视管理专业——影视制片管理方向
 
  民航服务与管理专业——空中乘务方向
 
  预科——全日制本科大学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语文、英语、政治。
 
  专业课程:声乐、台词、表演、形体。
 
  特色课程:传统文化、感恩教育、素质拓展。

加拿大:转专业学分可互认

  业内专家向记者介绍说,在加拿大上正规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不到20%,有部分高中毕业生就直接就业了,另外相当多的一部分则会选择去念职业教育。在加拿大,从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更好找工作,薪酬有的甚至比大学毕业生还高。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又回到职业教育学校去念个文凭,再找工作机会就会更多了。这与国内一些大学生到技校“回炉再造”有些相似。
 
  职业学校公立、私立的都有。一般的职业教育2年左右就能完成,都是学分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什么时候修够本专业的学分,什么时候就能毕业。所以上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和兼职上的都有,这与我们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有些学生上了职业学校,也可以再申请上大学,职业学校和正规大
加拿大职业教育

加拿大职业教育

学的一些课程学分可以互认。目前在加拿大职业教育中比较受欢迎的专业有IT网管、美容、木工、电工、会计、文秘、室内设计、汽车喷绘等,学校会根据不同的专业规定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各占多少学分。很多专业实行的都是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模式,像英属哥伦比亚学院(BCIT)有个飞机修理专业的实习都会到大的航空公司,就业一般也就安排在实习的公司了,就业前景很好。中国学生也有读这个专业的。
 
  专家还谈到,中国学生留学很少有选择职业教育的,但是去读了几年书后就会有不少学生选择读个实惠的职业教育,帮助自己就业。对于中国孩子来讲,去加拿大读个好的正规大学都要求高考成绩80%以上,而且加拿大大学的淘汰率很高,可以说是“进门难出门更难”。所以对于一些高考失利的考生来说,把职业教育作为跳板,2年毕业后工作一年,再转学分读个大学就相对简单多了,而且这对想移民的人来讲,有了工作经验将更有利。在职业学校里,哪科是可以转学分的,哪科不能转,学校都会很清楚地标明,便于学生选择。加拿大多伦多理工学院新推出研究生文凭课程,置了像电脑工程技术、电脑系统技术、影视与动画艺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卫生保健管理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可以满足一些自考、成教本科生的求学需求。
 
  在加拿大,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可以换的,如果你学了一段时间,感觉这个专业并不适合你,你可以申请转学别的专业,一些课程的学分也可以转。转换专业的手续和程序很简单,给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这应该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可以积极探索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教育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网络教育好吗?

分享到: 收藏
进 入
新 版
六 合
博物馆